译文
满洞长着碧绿的苍台,占尽了这山中的风光。笑看那桃花随着溪水飘流至晴川。在罗浮山上的石楼高处,夜夜都能听到猿猴的哀啼。夜晚时分,我独自观看二更的云朵,三更的月亮,四更的天空。
细草如毛毡般柔软,独自枕拳躺卧其间,与山中的麋鹿和野鹿同眠。天亮时残霞还未消散,淡雾绵绵不尽。罗浮洞府晋时才有人来,唐尧时才开,伪刘称汉时方显。
注释
行香子:词牌名。又名“爇心香”。双调小令,六十六字。
罗浮:山名,在广东增城、博罗县,相传西晋郭璞曾在此炼丹求仙,东晋葛洪亦得道于此,道家列为第七洞天。
苔钱:苍苔形圆如钱,故名。
买断:买
“满洞苔钱,买断风烟。笑桃花流落晴川。”满洞皆是苍翠苔藓,足见岁月悠长,鲜有人至。苔藓虽形似铜钱,却也只能为这风烟之景添几分点缀。但它代表了一种清贫自赏自然超俗的情趣。古洞之中,苔藓蔓延,高人逸士常常独自往来,而片片桃花,随着那缓缓流淌的河水漂向远方,仿佛在向人间传递着这洞天福地的消息。尘世之人并不知晓此处别有洞天、宛如桃源仙境,故而以“笑”相讥,笑那桃花的多情,更笑世人的无知无识。“石楼之巅,夜夜猿啼哀婉。”
“看二更云,三更月,四更天。”夜深人静,万籁俱寂,唯有空山之中,声声猿啼回荡,令人顿生警醒之意。此时此地,修道之人端坐静思,独自仰望云月,仿佛与宇宙相拥,体悟
参考资料:完善
壬戌之秋,七月既望,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。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。举酒属客,诵明月之诗,歌窈窕之章。少焉,月出于东山之上,徘徊于斗牛之间。白露横江,水光接天。纵一苇之所如,凌万顷之茫然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,而不知其所止;飘飘乎如遗世独立,羽化而登仙。(冯 通:凭)
于是饮酒乐甚,扣舷而歌之。歌曰:“桂棹兮兰桨,击空明兮溯流光。渺渺兮予怀,望美人兮天一方。”客有吹洞箫者,倚歌而和之。其声呜呜然,如怨如慕,如泣如诉;余音袅袅,不绝如缕。舞幽壑之潜蛟,泣孤舟之嫠妇。
苏子愀然,正襟危坐而问客曰:“何为其然也?”客曰:“‘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’,此非曹孟德之诗乎?西望夏口,东望武昌,山川相缪,郁乎苍苍,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?方其破荆州,下江陵,顺流而东也,舳舻千里,旌旗蔽空,酾酒临江,横槊赋诗,固一世之雄也,而今安在哉?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,侣鱼虾而友麋鹿,驾一叶之扁舟,举匏樽以相属。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。哀吾生之须臾,羡长江之无穷。挟飞仙以遨游,抱明月而长终。知不可乎骤得,托遗响于悲风。”
苏子曰:“客亦知夫水与月乎?逝者如斯,而未尝往也;盈虚者如彼,而卒莫消长也。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,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;自其不变者而观之,则物与我皆无尽也,而又何羡乎!且夫天地之间,物各有主,苟非吾之所有,虽一毫而莫取。惟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,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。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,而吾与子之所共适。”(共适 一作:共食)
客喜而笑,洗盏更酌。肴核既尽,杯盘狼籍。相与枕藉乎舟中,不知东方之既白。